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程晓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浅谈古雅彩传承的几点感悟

2015-03-18 14:32:0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程晓谦
A-A+

  艺术,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,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,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。艺术之所以能在社会进程中持续扮演重要角色,传承功不可没,没有传承,任何艺术都只能如暗夜惊雷,昙花一现,便匆匆泯灭在时间前进的车轮之中。艺术的迸发犹如泉眼中涌出的清泉,而传承则是涓涓细流,恩泽土地,滋润生命,终成江河,奔腾入海。

  优秀的陶瓷艺术同样需要传承,景德镇能有今天这般深厚艺术文化氛围,正是千百年来无数人默默奉献,致力传承而得。任何一种工艺或是艺术风格的消失,都是陶瓷艺术巨大的损失,因此,在百花齐放的今天,艺术工作者更应该肩扛传承文化艺术的重任,让熊熊窑火,生生不息。

  古雅彩,是当代陶瓷艺术涌现的一朵奇葩,也是程元璋先生对陶瓷艺术的重大贡献。作为古雅彩陶瓷艺术的传承人,多年来我一直醉心于古雅彩创作,并致力于其的传承与发展,此文中,我将结合自己几十载的从艺经历,从扎实基本功,意境营造,创作者自身修养三个方面,谈谈我对古雅彩传承的几点看法。

一:扎实基本功是古雅彩创作的基石

 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,基本功都十分重要。但古雅彩重构图、重写意、重意境、重线条、重写实、重神韵、重色彩,讲究颇多,由此对基本功的要求极高,倘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,那么创作古雅彩则如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,终将无功而返。

  我六岁起便跟随程元璋先生研习书法,训练画技。虽然年纪尚小,但其要求极为严格,有时只是简单的山野草屋线条勾勒,往往经历了画了又擦,擦了再画,反复十几次。作为古雅彩创始人,程元璋先生深知古雅彩创作精髓以及基本功在其中的重要性。而其对我的严格要求,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之后的从艺历程以及对艺术的态度。

  程元璋先生创造古雅彩伊始,宗旨是结合陶瓷载体的特殊属性,将古画的韵味完美地再现,以便将其永久保存。在逐渐摸索的过程中,程元璋先生不再满足于临摹和再现,而是在其中加入更多个人思想及艺术语言,对作品进行再创作。但必须指出的是,无论是早期的再现还是后来的创作,这其中作者本身扎实的基本功不可或缺。

  传统绘画意境深远,技法繁多,对简单点、线的使用都趋于极致,要点很多。而想要将古画韵味再现于陶瓷上,那么必须在熟悉掌握釉料特性的同时,对古画点、线等运用技法要做到运用自如,而这,便需要长时间,刻苦研习与摸索。

  细赏一件优秀的古雅彩作品,无论是侍女娇羞动人,依靠凭栏或是园中赏花;老者饱经沧桑,河旁垂钓或是山野沉思;山水磅礴大气,瀑布横出或是轻纱缭绕,其中创作者扎实的基本功,譬如点、线、色彩的传神运用,以及对色彩、构图的精准把握十分重要。

  其实,关于基本功这个问题,古雅彩创作的另一个特点,就是要求全面,古雅彩有文人画的属性与特质,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,必须具备扎实的书法、诗文等基本功,才能在创作中游刃有余,这点在后文还有详细论述。

二:意境的营造是重中之重

  古雅彩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,便是其古香古色,深远的中国传统文人画意境。因此,在创作古雅彩的过程中,意境的营造尤为重要。

  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、虚实相生的境界,是艺术作品中主客观因素的统一。在从艺道路中,我逐渐形成了对意境的独特理解,简单地说,意境是“双向”的,它是创作者的表达与观者感想的共鸣,是有说,有听,还有反馈的过程。而绝不是一方滔滔不绝,另一方却充耳不闻。一件作品的意境,最终需要观者去体会,去领悟,倘若创作者再用心良苦,但却不能引起观者共鸣,这样的艺术作品就缺乏生动性。因此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,应该有换位思考的习惯,站在观者的角度去想,自己的作品能给对方带来怎样的感受,而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,往往能在创作过程中为作者明确方向。

  创作古雅彩作品,想要营造深远意境,需要从多方面入手,比如在色彩上,就必须做到色彩艳而不俗,温润柔和,尤其是底色的使用,要营造出古画纸张的质感,为之后的创作设定基调,打下基础。而在画面上,要做到神情俱似,赋予笔下人物花鸟情感,这种情感不仅是画面元素生动的体现,同时,也是作者创作时情感的流露与表达,只有这样,才能让画面鲜活起来,才能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,感受到这份真挚情感。

  说到意境,还有一点不得不提,那便是诗与画的完美呼应。自古以来,画配诗都是文人画最重要的特征和表达手法。因此古雅彩作品意境的营造,诗文在其中所起的升华作用不可忽视。

  举作品《清溪闲趣图》为例,我在其上题诗:“碧水青山烟几重,溪头高卧奇柳松。昨文今日棋枰语,一叶扁舟载谢公。”这首诗先写景,后叙述。以碧水、青山、溪水、柳树、松树等景物,刻画出人间仙境,世外桃源的美景,而后诗文与画面愈发紧扣,高人隐居于此,因听说今日有一枰局,便急不可耐,乘船行水路而来。观者观此画,读此诗,诗文意境与画面高度统一,着重表现“闲趣”二字,将画面的意境升华。

  艺术作品中,画面是定格的瞬间,而如果诗文运用恰当的话,能在时间坐标上丰富画面语言,交待画面中故事的进程与发展,以此加深观者的印象。如另一件作品《小园清幽图》,其上题诗:“独步闲庭寂寞长,小园椿树荫清光。愁词怅句入花 ,唤取青娥共品赏。”这首诗文前两句刻画了园中一女子的惆怅、寂寞,而后两句笔锋一转,尤其是最后一句,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过程,由此才有了画面中的石旁树下,两女子共赏诗文的惹人景致。

  因此,在创作古雅彩作品时,其中的配画诗也是极为讲究,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,诗文的创作和画面创作同样重要,配合得当,相互映衬,则能升华主题,提升意境;倘若诗与画“貌合神离”,则有可能得不偿失,拉低整件作品的意境。

三:关于创作者的自身修养

  前文提到,古雅彩讲究颇多,对创作者基本功等各方面均有较高要求,总的说来,就是对创作者自身修养有着极高的要求,而这要求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。

  首先,是创作者对待艺术的态度。古雅彩作品创作过程复杂繁琐,一件简单的瓷板画,往往需要画上十余天时间,而学习古雅彩创作技艺,没有十余载勤学苦练则难以掌握。因此这就需要创作者坚持刻苦,持之以恒,耐得艰苦磨练,且对待艺术负责认真,精益求精的态度。

  在这一点上,先辈程元璋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,他幼年习字画,刻苦认真,一丝不苟,后只身赴景,白天坯行打杂谋身,夜里依旧勤心练习。正是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,让其顺利考入陶瓷学院,接受正规艺术教育,毕业后他追寻本心,专研古籍名画,以此为基础,终使古雅彩问世。

  而程元璋先生不为磨难,淡泊名利的节操,也成为了他在艺术上大放光芒的前提,特殊年代的非人磨难,并未打倒他,而成功之后,随之而来的名与利,程元璋先生淡泊待之,不为所动,依然全心投入到古雅彩的创作当中,由此,才有了一批批足以载入陶艺史册的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,知名收藏机构收藏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。

  其次,创作者想要在创作古雅彩时游刃有余,下笔有神,还需要在平时提高自身艺术、文化修养。广为涉猎文学艺术,尤其是古典文学、古典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。有趣的是,程元璋先生创造古雅彩的灵感,正是来源于一次听古典音乐《春江花月夜》时所迸发的奇思。

  举古典文学为例,正如文章第二部分所述,诗词在古雅彩作品意境的营造中十分重要,因此接触、学习古典文学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极为重要。其实不仅如此,古诗文对于创作者画面把握,景物设定等环节上,都有极大的帮助。

 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,其诗文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在品读的时候,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,如名篇《山居秋暝》中的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这句短短的诗文,却给人丰富的画面美感:雨水洗涤后的松林,一尘不染,青翠欲滴;山石显得格外晶莹、剔透新亮;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,极其明亮皎洁;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,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,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。

  而这只是其中一例,不少经典诗词,总是能给人以无限想象,或是深刻沉思,或是极美画面,这样一种类似于“通感”的艺术享受,往往能为创作时注入不少灵感,让创作者在刻画上更加恰如其分,精妙得当。

四:结束语

  有创新,艺术才能发展,有传承,艺术才得以延续,古雅彩是当代陶瓷艺术瑰宝,是陶艺花园中一丛夺目的鲜花,因此,我希望借此文抛砖引玉,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古雅彩传承的队伍中,发光发热,让这丛鲜花愈发芬芳迷人,绽放持久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程晓谦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